連載一 | 源牌冰蓄冷技術設計與應用
2022-10-14
冰蓄冷空調系統(tǒng)介紹
冰蓄冰空調系統(tǒng)(ice storage air-condition system),是指在夜間用電低谷期,采用電制冷機制冷,將冷量以相變潛熱的形式儲存在蓄冰裝置中;在用電高峰期,把存的冷釋放出來,以滿足建筑物空調負荷需求的空調系統(tǒng)。在空調負荷較小的春秋季,減少電制冷機的開啟,盡量融冰釋冷,滿足空調用冷需求。
1.1 冰蓄冷空調系統(tǒng)的常用術語
序號 | 術語 | 定義與說明 |
1 | 蓄冰率IPF1(%) | 蓄冰率是確定蓄冰槽大小的主要參數,其定義為:蓄冰槽內所蓄冰的容積Vi(m3)與蓄冰槽總容積V(m3)之比,即:IPF1=(Vi/V)×100% |
2 | 冰充填率IPF2(%) | 冰充填率是蓄冰率的另一種表示方式,其定義為:蓄冰槽內水的最大制冰量Wi(kg)與充滿蓄冰槽容積的總水量W(kg)之比,即PF2=(Wi/W)×100% |
3 | 蓄冷周期 | 將冷量充入蓄冰裝置所需的時間 |
4 | 釋冷周期 | 將冷量從蓄冰裝置中取出所需要的時間 |
5 | 蓄冷—釋冷周期 | 蓄冷空調系統(tǒng)一個蓄冷—釋冷循環(huán)所運行的時間 |
6 | 融冰能力 | 蓄冰槽中冰融化后,可實際用于蓄冰空調系統(tǒng)的量 |
7 | 融冰效率 | 蓄冰槽中實際用于空調冷負荷的融冰量與總融冰量的比值 |
8 | 蓄冷效率 | 蓄冷裝置中實際釋冷量與蓄冷量的比值 |
9 | 釋冷特性 | 在空調蓄冷系統(tǒng)名義工況下,單位時間釋冷量隨時間變化的規(guī)律 |
10 | 蓄冷速率 | 釋冷工況時,蓄冷裝置單位時間蓄冷量的大小 |
11 | 釋冷速率 | 蓄冷工況時,蓄冷裝置單位時間釋冷量的大小 |
12 | 過冷及過冷度 | 凝固相變起始溫度低于正常的凝固或融點溫度的現象稱為 過冷;凝固或融點溫度與過冷溫度之差稱之為過冷度。 |
13 | 運行模式 | 蓄冷空調系統(tǒng)本身所能實現的各種運行工況 |
14 | 控制策略 | 控制和設定制冷機、蓄冷裝置、泵、閥門等的運行狀態(tài),以滿足各種運行模式的技術要求 |
15 | 載冷劑 | 蓄冰系統(tǒng)中,輸送制冷機、蓄冷裝置所產生冷量的液體 |
16 | 蓄冷介質 | 利用物質的蓄冷特性,以顯熱、潛熱形式儲存制冷機所產生的介質, 冰蓄冷系統(tǒng)蓄冷介質為水,蓄冷方式為潛熱蓄冰 |
1.2蓄冷模式的選擇
在常規(guī)的空調系統(tǒng)設計中,冷負荷的確定依據是建筑物逐時冷負荷的最大值,計量為該時刻的冷負荷量,單位采用W或kW;國際上也常采用RT。冰蓄冷系統(tǒng)通常是按一個蓄冷——釋冷周期內的總冷負荷,即全日冷負荷(單位常用kW.h,也可采用RT.h)和尖峰冷負荷來計量。
1.1.1全量蓄冰
全量蓄冰:蓄冰裝置承擔設計周期內全部空調冷負荷,制冷機在夜間非用電高峰期啟動進行蓄冰,當蓄冷量達到周期內所需的全部冷負荷量時,關閉制冷機;在白天用電高峰期,制冷機不運行,由蓄冷系統(tǒng)將蓄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供給空調系統(tǒng)使用。
全量蓄冰模式
1.1.2分量蓄冰
分量蓄冰:蓄冰裝置只承擔設計周期內的部分空調冷負荷,制冷機在夜間非用電高峰開啟運行,并儲存供冷周期內空調冷負荷所需的部分冷負荷量;白天空調冷負荷的一部分由蓄冰裝置承擔,另一部分則由制冷機直接提供。
分量蓄冰模式